各乡镇人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县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
现将《宜君县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宜君县人民政府
2024年9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宜君县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措施的通知》(陕政发〔2024〕3号)和《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铜政发〔2024〕6号)文件要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进一步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提升先进产能比重,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结合省、市工作要求,坚持供给端和消费端双向发力,加快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促进重点领域先进设备加快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激发潜在投资和消费,大幅提升我县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到2027年,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明显增长,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报废汽车回收量、二手车交易量、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大幅增长,高质量耐用消费品市场份额显著增加,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设备更新行动
1. 加快摸清重点行业设备生产和更新底数。聚焦电力、建材、煤炭、医药等重点行业,以能耗、能效、安全、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为依据,分行业摸清设备生产和设备更新底数,形成供需“两张清单”。开展形式多样的供需促销对接活动,大幅提升优势设备市场占有率。(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县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
2. 加快推动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重点围绕我县电力、建材、煤炭等重点行业,推动使用年限较长、存在安全生产隐患以及技术指标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用能设备更换,加快先进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推动锅炉、变压器、电机、空压机、换热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围绕重点用能工序和关键用能环节,组织实施一批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提升等节能改造提升项目,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到2025年,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推广应用能效2级以上节能设备;重点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各行业炉窑全面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明显提升。(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县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
3. 大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聚焦研发设计平台化、生产设备智能化、资源管理网络化、产品生产个性化、经营管理数字化等,打造“互联网+”新模式,推进大数据云平台等建设,完善城镇充电桩布局。将我县打造成为政策配套齐全、服务体系完善、发展环境优良的数字经济强县。(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统计局、县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
4. 加快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筑和市政领域补齐短板、升级换代、提质增效,提升设施设备整体水平。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定期组织开展住宅电梯摸排,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加快报废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加快推进宜君县东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循环利用、宜君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宜君县城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分类回收站等项目。推进燃气、供水、排水、供热、道路、桥梁等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加装。加快老旧小区及重点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安防、消防、防灾避险等配套设施更新升级。(县公安局、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5. 推进交通运输设备绿色转型。加快推动车站等电气化改造和公共领域车辆绿色替代,扩大新能源车在公共交通、环境卫生、邮政快递、城市物流、公务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县城范围内出租车电动化更新和运营,鼓励货车、工程作业用车等领域加快节能与新能源车型替代。有序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中国邮政集团宜君分公司、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6. 推动农机设备和农业设施更新。规范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等,加快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力度,进一步推动耕、种、管、收、烘各环节绿色环保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积极推广高效低耗智能农机,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
7. 提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水平。推动学校安全防范设施、教学仪器装备、校园图书室、数字化基础环境等设施设备更新,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高教育教学和学校运行保障能力。(县教育体育局)
8. 推进文化旅游领域设备升级。以文旅场所节能降耗减排、强化安全管理、丰富产品业态、增强游客体验为方向,对接近使用年限、达到强制报废年限或安全和性能下降的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进行设备更新或技术改造。大力支持体育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县教育体育局)
9. 推进医疗设备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县城内医院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支持配置医学影像、呼吸机、远程监护等生命支持设备。加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新型医疗装备应用推广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卫生健康局)
(二)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10. 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支持汽车销售企业以置换补贴、折扣让利、购车赠送充电桩等形式,激发消费者换新意愿,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加快推进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引导充电桩基础设施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补齐充电设施建设短板。支持汽车报废更新,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供销联社、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
11.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通过政策激励、补贴让利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将高水耗、高能耗、使用年限较长,特别是存在配件老化、安全隐患的产品,更换为二级能效以上绿色家电和新兴智能家电,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促进家电消费增长。鼓励家电销售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客户的换新体验,加强售后服务。(县财政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供销联社)
12.推动家具家装消费品换新。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提升居民住房消费品质。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鼓励企业发放智能家居、家居改造体验券和专属红包,扩大智能家居新消费市场并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鼓励行业协会组织家居消费节等家装促销活动,推动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全面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
(三)实施回收物循环利用行动
13. 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体系。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鼓励发展“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鼓励推动家电销售企业与回收企业、拆解企业供需对接、资源共享。推动公共机构与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建立定期回收合作机制,强化对办公产生的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可回收物的分类归集和集中管理。(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县供销联社)
14. 促进二手商品交易流通。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鼓励电器电子产品、家电、家具、书籍等零售企业利用现有销售网络规范开展闲置物品交易。支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业务。加强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二手交易的信息安全监管。(县公安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15. 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按照再制造产品设备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的要求,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水平和检测水平。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安全梯次利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16. 加快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推进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轮胎等回收利用,支持并探索生物质能高效利用模式,加快构建大宗固废、城市再生资源、废旧动力电池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积极申创“无废企业”“绿色工厂”,提升资源加工利用再制造水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供销联社)
(四)实施标准提升牵引行动
17. 提升能耗排放标准。强化重点行业能耗限额、重点用水产品水效、重点行业用水定额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实施。积极落实工业设备能效国家标准,落实农田高效节水、遗址保护工程、建筑能效提升等能效能耗地方标准,推动能效指标达到先进水平。落实关中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牵引垃圾焚烧、医药制造等重点行业改进技术工艺、更新污染治理设施。(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
18.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评价标准应用。探索完善绿色金融、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包装等相关标准,强化标准规范推动建筑节能,加大绿色建材评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宣贯力度。强化社会治安、应急管理、交通安全、文化旅游、邮政快递、电力保障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研制。(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
19. 扩大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开展循环经济绿色标准化试点,推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应用同步开展,提升资源再生利用水平。落实家用电器、家具、农机、废旧地膜等产品回收、分拣、拆解、再生利用标准,推动开展二手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标准需求分析,落实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南、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等标准,完善废旧家电、二手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产品设备和材料零部件回收利用标准,强力推动产业循环畅通。〔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县供销联社〕
三、保障措施
20.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各级各类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资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扩大有效投资,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投向设备更新领域。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中省市和地方资金统筹协同,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机关单位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加强绿色产品采购。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21. 落实税收支持政策。落实好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专用设备税收优惠。落实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细化实施举措。落实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及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优化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创新宣传方式,对符合条件企业精细分类、贴标画像,运用多种渠道精准推送政策,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县税务局)
22. 加强要素保障。不断提高要素保障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不新增用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开辟能评、环评等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加大资源循环利用、二手交易市场建设项目用地支持力度,统筹区域内废弃物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
23.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聚焦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生产制造、资源循环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谋划建设中试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建立产业合作对接机制,推动工业企业加强零部件和原材料就近配套,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建设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网络体系,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
24. 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县发展改革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日常调度、联席会议、项目推进、工作报告等工作机制,适时调整完善支持政策。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强化上下联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各领域工作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加强政策宣传,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形成我县“1+N”政策体系。同时,要完善落实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强化项目储备,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县级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